盛り場 的オリンビグ食堂 2012-03-01
在日本政府正式接收台灣後台南府被作為台南州的州政府所在地,改編制為台南市。
台南府城的城牆被拆除改建馬路,西邊的城牆拆平後留下小西門城門,在原城牆趾上蓋了現代化的柏油路就是現在的西門路。 在西城牆以外,大部份是魚塭和濕地。台南州政府有計劃的在此地開發歸劃,慢慢地、現在的台南西區逐漸成形。在其中有一地區被開發成小商店及小型個體營業場所集中區,因各式各樣的小店聚集在此,看來很熱鬧繁榮,故命名為”盛り場”。其中建築以日本規格建造,建材以木頭為結構支柱、其內以竹編片為主兩邊塗黏土的牆作內部主隔牆,再以日式紙門作房間隔間,建造的二樓木造屋。面向大馬路的店面一單位寬 “一間” (日式建築單位:一間=十二尺,一坪=六尺見方)。在太平洋戰爭前在它靠近運河的西邊角落開了一家食堂、名叫”オリンビグ “,佔地兩間,供應簡易西式餐點,由打石街陳清吉五子陳本長經營。
在當時西式餐點是時髦行業,也是年輕人喜歡去消費的場所。陳本長的堂弟陳本農在工作之餘也因喜歡那種西式食堂氣氛,而常到オリンビグ幫忙。陳本農自十七歲時就當上日人經營的”紅葉軒”西點麵包店的師父。紅葉軒老闆、年輕時到美國學西式甜食、麵包,後到台灣開店、因懷念美國的楓葉之美而命名”紅葉軒”。
同時在”盛り場”裏有一家雜貨店,店主是林樹,但都由其妻楊進金照顧生意。 林家大女兒碧雲也像ㄧ般的青年、存ㄧ些小錢後就到オリンビグ來喝ㄧ些飲料,或吃ㄧ餐ランチ(日式西餐),陳本農就在此地邂逅了林碧雲,就此開始了他們的來往。
在當時、年輕人私下來往常被長輩視為禁忌。林樹是個喜讀古書以古禮要求其子女的”讀書人”,尤其重男輕女,對女兒管控甚嚴。林碧雲就常帶著她的大妹,ㄧ起去オリンビグ以避免林樹起疑。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因日軍戰線拉長戰況激烈,台灣青年開始被徵召參戰,陳本長被徵為日本軍伕前往南洋。又大概因戰爭的關係、物質缺乏人人經濟窘困,食堂就無形中消失了。陳本農因家裡已有兩男被徵召、大哥陳本烈在海南島、小弟陳本領在馬尼拉、再加上他當時是台南州兩位餅業督察顧問之一,故留在台南,後與林碧雲結婚。
戰後日本戰敗,一切變樣,幾乎成無政府狀態,陳本農就在オリンビグ原址開始作一些糕點買賣生意。一日、陳本長從南洋回來,藉水路最後在台南西區運河登陸,著舊日軍軍裝,身無分文。他走到食堂原址(食堂已不存在),找陳本農,向他借了一筆錢、數量不詳、才回打石街。後來因無法還此款項,就將食堂原址使用權頂讓給陳本農。而後陳本農在此開了雙喜餅鋪,生意越作越好。陳本長從來沒有向他堂弟、陳本農、討人情債,這種重承諾、擔輸贏的心胸一直讓陳本農銘記在心,並向其長子(我)告知,應該是希望他的晚輩知道在陳家裡有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尊重的長者。
這一篇文章、是我的大哥,把父親年輕時的經過,用文章的方式做記錄。我特別收錄進我的部落格。
註 : 1. オリンビグ 是由英文Olympic 奧林匹克的日文音譯
2. ランチ 是英文 Lunch 的意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