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章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顛沛流離的年代

台南徐家的悲劇

清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六五年、台南府城。

台南在當時常有土匪搶劫民家的事件,因當時的衙門及差兵不顧民間安危只求自利,往往讓百姓面臨搶匪時只能自求多福。
徐家在台南開了一家碾米廠,以當時的情況算是家境富裕。徐家少東剛結婚沒多久、夫人已懷孕。

ㄧ日、在徐家門前發現了一個土匪留下的紀號,(當時的土匪都會再作案前在選定的目標作下記號、警示一般民眾並讓官府迴避。
當時清朝的統治策略是以外來的兵勇(以廣東的兵為主)管理本地的治安,為的是讓雙方的關係不會親近,當地方有亂需要鎮壓
時不會手軟。因此,除非跟官方有直接或特別的關係否則官兵不可能為人民賣命的。)徐家少東就把妻子和親人送到他處,他有兩把洋槍、就帶著槍在家等候防禦,是否帶家丁未聽老一輩人提到。

到了夜晚,ㄧ群土匪、以鍋底黑炭灰塗臉、手拿火把和武器來到徐家大門欲強行破門行搶。徐家少東在牆內向土匪開槍,是否有傷到土匪不詳、然因此讓土匪萌起退意,因洋槍在當時是相當令人懼怕的武器。正當匪群欲退時,年輕血氣方剛的少東向土匪們嗆聲說: 好膽擱在來!! :,匪徒們回答:好!你就等著吧! 然後憤恨而退。

隔夜,徐家門前聚集了更多的土匪,他們也多了一些防彈的裝備,就全力猛攻。徐家終於被破,少東被害,當然財產損失不少。

徐少夫人17歲就守寡,當時腹中懷孕,在隔年(光緒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產下一女嬰命名"纏",台語"要"的意思。在台灣有中國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一班人常以"不纏"(不要)來為女孩命名,但少夫人以"纏"為女命名、有以與此女一生相伴的決心。她一生守寡未再婚嫁。

此女徐纏後依富家人當時的傳統纏足,成長後下嫁台南府頂甲石街(俗稱:打石街,因造石業集中在此街)陳府陳欽熊和元配蔡氏所生之子、陳清標。 婚後共育五子二女,四子本農後來跟水仙宮林家大女兒林碧雲結婚,在台南盛場創立雙喜餅鋪。



這一對夫妻在台南市“盛場”〈現在台南的沙卡里巴〉面對中正路創立“雙喜餅舖”。一生育有兩女三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