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odstock
Yesterday’s Today’s
Flower children Business Leaders
名導演『李安』在拍完《色,戒》後,根據好萊塢的報導,他的新片將由Elliot Tiber的回憶錄(Talking Woodstock)改編而成。Elliot Tiber在1969年為Woodstock搖滾音樂節簽屬同意書;並協助提供鄰近的農場作為演唱會的場地,進而催生了這場對人類文化史上,影響深遠的歷史性活動(Woodstock Music Festival)。
Woodstock Music and Art Fesitaval:一個人類文化、藝術史上具歷史地位的Event。 1969年8月15日~18日,在紐約州農村小鎮-Bethel,一個佔地60畝大的酪牛農場(Max Yasgur’s)舉辦了這一場盛會。(Bethel在紐約Woodstock西南方69km處,鄰接著北愛爾蘭郡)。
這個慶典是以1960年代“Counterculture”(反文化)運動和“Hippie era”(嬉皮時代),作為主訴求的革命性演唱會。
整個演唱會從旺盛的企圖到構思,最終達到充滿娛樂性的慶典,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由32個當代最盛名的音樂團體和個人,在這個晴時偶陣雨的周末演出,也奠定了它在流行音樂史上最獨特的傳奇。
“Rolling stone”~這本搖滾音樂界舉足輕重的雜誌,它所記載的“50 moment’s That changed the History of Rock and Roll”。『Woodstock Music and Art Fesitaval』就被表列為重要指標,也被尊喻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
這個演唱會,參與的人數高達450,000人,在當年是空前的創舉。參加的歌手、團體中,列舉一些當年我們所熟悉的,如、Ravi Shankar(Beatles的印度西塔琴導師)、Santana、Janis Joplin(已逝)、Joan Baez、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 Grateful Dead、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佬鐵的最愛)、The Who、 Jefferson Airplane、 Joe Coker、 The Band、 Blood. Sweat, and Tear、 Crosby, Stills, Nash,and Young、 Jimi Hendrix(英年早逝)等等。主辦單位當初有連絡Jhon Lennon希望Beatles可以演出。Lennon回答說他沒把握能讓Beatles成行,但可以用Plastic Ono Band替代參加,但是主辦單位回拒了。
另外有些沒法參加,或拒絕參加的個人或團體,例如:Led Zeppline、Moody Blues、Bob Dylan、.....
但並不影響整個Festival在搖滾音樂史上的地位。
除了值得一提的流行音樂界人士外,參與現場的人有反戰團體、人權、黑權、女權團體、同性戀團體、反政府團體、當然1960年誕生在美國舊金山的Flower Children(Hippies)以(反文化)為訴求,是這場音樂會的主軸。
各位5813的夥伴,有一首歌“Sanfrancisco Flowers in Your Hair”應該聽過吧!這首歌是敘述當時的舊金山,有一批“Gentle People”誕生~~~~Hippies。這批人主張“Peace”、“Love”、“Music”並且頭戴鮮花或送鮮花給過路人。Hippies的和平思想、生動的圖形、豐富的色彩、所衍生出來的文化與藝術,一直影響至今。也被後起的設計師大量的運用在人類的流行史上。
1968年2月的越南戰爭,越共發動自殺性的攻擊,美軍節節敗退,在越共游擊隊佔領美國駐西貢(胡志明市)大使館並昇起越共的旗幟時,越戰態勢的優劣達到最高潮。全世界為之震驚。美國境內的老百姓終於不再相信政府的說法,意識到美國贏不了這場戰爭。這件事也告訴人們:既然越南人能打垮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我們也能推翻騎在我們頭上的統治者。於是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備受質疑。這個感染力觸發了地球另一端的『法國』。巴黎西郊南鐵大學的學生3月22日走上街頭要求改革大學教育。發動一場推翻現有體制的學潮運動,隨著事態擴大,工會、群眾相聚加入。於是一場世界性的學潮從此在法國、捷克、墨西哥、巴基斯坦、美國、甚至日本都如火如荼的推展開來。反觀當時在戒嚴體制下的台灣學生,在國民黨的『Propaganda』下,卻對社會體制的不公不義毫無反省的能力!
這場由年輕人所發動的意識革命,應該跟1969年的Woodstock Music Festival的誕生有直接的關係。Woodstock Music Festival表面上是一場演唱會,但實則是對現況的統治體系直接的抗議。以(人道)、(寬容)、(愛)、(和平)、(性解放)、(藥解禁)作為訴求。也是60年代興起的享樂主義與個人主義,對上40、50年代偽善的清教徒主義的一種攤牌。並對社會上各種保守作為、剝削和既得利益階級提出挑戰。
李安、一路過來所拍的片子,其實是可以看到這樣的軌跡。『推手』、『喜宴』、『綠巨人浩克』、都是對父權(傳統)的探討。而『斷背山』、『喜宴』和接下的要拍的『Woodstock』則是對同性戀的人權表態。我寧願說李安是一個有儒學扮相的東方面孔,但卻有一顆西方『Hippies』內心的複合體。
跟他同一年代成長的5813夥伴們,我們是否有反思過這個問題?!?!
Yesterday’s Today’s
Flower children Business Leaders
名導演『李安』在拍完《色,戒》後,根據好萊塢的報導,他的新片將由Elliot Tiber的回憶錄(Talking Woodstock)改編而成。Elliot Tiber在1969年為Woodstock搖滾音樂節簽屬同意書;並協助提供鄰近的農場作為演唱會的場地,進而催生了這場對人類文化史上,影響深遠的歷史性活動(Woodstock Music Festival)。
Woodstock Music and Art Fesitaval:一個人類文化、藝術史上具歷史地位的Event。 1969年8月15日~18日,在紐約州農村小鎮-Bethel,一個佔地60畝大的酪牛農場(Max Yasgur’s)舉辦了這一場盛會。(Bethel在紐約Woodstock西南方69km處,鄰接著北愛爾蘭郡)。
這個慶典是以1960年代“Counterculture”(反文化)運動和“Hippie era”(嬉皮時代),作為主訴求的革命性演唱會。
整個演唱會從旺盛的企圖到構思,最終達到充滿娛樂性的慶典,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由32個當代最盛名的音樂團體和個人,在這個晴時偶陣雨的周末演出,也奠定了它在流行音樂史上最獨特的傳奇。
“Rolling stone”~這本搖滾音樂界舉足輕重的雜誌,它所記載的“50 moment’s That changed the History of Rock and Roll”。『Woodstock Music and Art Fesitaval』就被表列為重要指標,也被尊喻為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時刻之一。
這個演唱會,參與的人數高達450,000人,在當年是空前的創舉。參加的歌手、團體中,列舉一些當年我們所熟悉的,如、Ravi Shankar(Beatles的印度西塔琴導師)、Santana、Janis Joplin(已逝)、Joan Baez、 Sly and the Family stone、 Grateful Dead、 Creedence Clearwater Revival(佬鐵的最愛)、The Who、 Jefferson Airplane、 Joe Coker、 The Band、 Blood. Sweat, and Tear、 Crosby, Stills, Nash,and Young、 Jimi Hendrix(英年早逝)等等。主辦單位當初有連絡Jhon Lennon希望Beatles可以演出。Lennon回答說他沒把握能讓Beatles成行,但可以用Plastic Ono Band替代參加,但是主辦單位回拒了。
另外有些沒法參加,或拒絕參加的個人或團體,例如:Led Zeppline、Moody Blues、Bob Dylan、.....
但並不影響整個Festival在搖滾音樂史上的地位。
除了值得一提的流行音樂界人士外,參與現場的人有反戰團體、人權、黑權、女權團體、同性戀團體、反政府團體、當然1960年誕生在美國舊金山的Flower Children(Hippies)以(反文化)為訴求,是這場音樂會的主軸。
各位5813的夥伴,有一首歌“Sanfrancisco Flowers in Your Hair”應該聽過吧!這首歌是敘述當時的舊金山,有一批“Gentle People”誕生~~~~Hippies。這批人主張“Peace”、“Love”、“Music”並且頭戴鮮花或送鮮花給過路人。Hippies的和平思想、生動的圖形、豐富的色彩、所衍生出來的文化與藝術,一直影響至今。也被後起的設計師大量的運用在人類的流行史上。
1968年2月的越南戰爭,越共發動自殺性的攻擊,美軍節節敗退,在越共游擊隊佔領美國駐西貢(胡志明市)大使館並昇起越共的旗幟時,越戰態勢的優劣達到最高潮。全世界為之震驚。美國境內的老百姓終於不再相信政府的說法,意識到美國贏不了這場戰爭。這件事也告訴人們:既然越南人能打垮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我們也能推翻騎在我們頭上的統治者。於是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備受質疑。這個感染力觸發了地球另一端的『法國』。巴黎西郊南鐵大學的學生3月22日走上街頭要求改革大學教育。發動一場推翻現有體制的學潮運動,隨著事態擴大,工會、群眾相聚加入。於是一場世界性的學潮從此在法國、捷克、墨西哥、巴基斯坦、美國、甚至日本都如火如荼的推展開來。反觀當時在戒嚴體制下的台灣學生,在國民黨的『Propaganda』下,卻對社會體制的不公不義毫無反省的能力!
這場由年輕人所發動的意識革命,應該跟1969年的Woodstock Music Festival的誕生有直接的關係。Woodstock Music Festival表面上是一場演唱會,但實則是對現況的統治體系直接的抗議。以(人道)、(寬容)、(愛)、(和平)、(性解放)、(藥解禁)作為訴求。也是60年代興起的享樂主義與個人主義,對上40、50年代偽善的清教徒主義的一種攤牌。並對社會上各種保守作為、剝削和既得利益階級提出挑戰。
李安、一路過來所拍的片子,其實是可以看到這樣的軌跡。『推手』、『喜宴』、『綠巨人浩克』、都是對父權(傳統)的探討。而『斷背山』、『喜宴』和接下的要拍的『Woodstock』則是對同性戀的人權表態。我寧願說李安是一個有儒學扮相的東方面孔,但卻有一顆西方『Hippies』內心的複合體。
跟他同一年代成長的5813夥伴們,我們是否有反思過這個問題?!?!